自修经
黄莽
君子常无路,固穷而愈坚。摩顶放踵,利天下而为。以无而有,谓之道。
以无为而有为,以有为而无为。以空见色,以色而悟空。非我亦我,友善兼爱。
世间所有相,诸法皆不同。故而法相不一,善恶有别。
善恶好坏,皆有因果。众生平等,如来高座。贵贱美丑,圣人亦好。
黄莽《自修经》歌曲MV:面对如今社会,我们该如何面对和生存
居高观渊,不见其底。仰面问天,高不可测。地阔天远,不得其所。
修身贵德,固本中和。因果自因,自修本心。如玉如春,滋润尔尔
经笥黄莽先生所作《自修经》发布后,圈中便有不少点赞关注和评论转发。如今热度仍在上升,我也趁热细睹其风——确有见地的,瞬间就联想到南怀瑾先生“佛为心,道为骨,儒为表,大度看世界”的思想观点,两者近乎殊途同归。此文凡一百四十七言,似一泓幽泉,映照着悠悠千年东方智慧的天光云影。其文简,其意深,言约而旨远,以“自修”为纲,融儒、释、道三家精要于一文,不仅承续文化传统,更立足现代人的精神困境,构建了一套超越宗教形式、直指心性修养的生活哲学。这篇作品的价值,恰在于它完成了从传统经典向当代生命哲学的尝试性转化。
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”“老当益壮,宁移白首之心?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。”《自修经》首先展现了儒家型的入世担当与人格锻造。“君子常无路,固穷而愈坚”一句,直溯孔子“君子固穷”的精神源头。在当代社会,当人们习惯于将困境归咎于外因时,此语不啻为一支清醒剂。它揭示:真正的君子品格,恰在“无路”之境中淬炼而成。这种“愈坚”不是被动的忍受,而是主动的道德选择,与后文“摩顶放踵,利天下而为”形成精神呼应。作者将墨家的牺牲精神与儒家的济世情怀相融合,提出“利他而为”的实践准则,在自私功利的个体主义盛行的时代,重新确立了集体关怀的价值坐标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文中强调“不问国之所给,而问己为社会几何”,将传统士大夫的忧患意识转化为现代公民的主动担当,可谓儒家“修齐治平”理想的现代性转换。
接着转而入道,《自修经》以“无”和“有为无为”的辩证,展现了东方智慧的平静深邃和从容旷达。“以无而有,谓之道”一句,深得老子“有无相生”之三昧。作者并非玄谈空论,而是将“无”阐释为一种蕴含无限可能性的创造本源,这与现代物理学中的量子真空涨落理论似有异曲同工之妙。“以无为而有为,以有为而无为”更揭示了一种高级的行动哲学:真正的作为不是盲目折腾,而是顺应万事万物的规律;最高明的境界是让作为变得自然而然,而非“宁折不弯”,如同庖丁解牛那般游刃有余。这种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尤为深刻——在急功近利的社会,我们更需要学懂“无为”的智慧,区分什么是真正的作为,什么是徒劳的妄动。有如南老所言“没有出世的修养,便不能产生入世的功业。”
在佛学层面,《自修经》则巧妙化用“色空”观而不离世间法。“以空见色,以色而悟空”非是让人遁入空门,而是教人透过现象看本质,在纷繁世事中保持觉明。知深浅,方可无悲喜。物我两忘,才能冷暖自度。这种“空”不是虚无,而是对事物因缘和合、无独立自性的洞察。有了这种洞察,人才不会为外在的得失荣辱所缚,达到“非我亦我”的境地——既知“我”乃假名,又不推卸“我”之责任。由此生发的“友善兼爱”,便不是道德说教,而是基于认知升华后的自然流露,是穿透分别心后对众生的真切关怀。故“圣人不凝滞于物,而能与世推移。”东坡诗曰“若对青山谈世事,当须举白便浮君”,教人放下,亦教人炽热。
《自修经》最突出的现代价值,在于其对多元性的包容和对因果律的强调。“世间所有相,诸法皆不同”承认世界的多样性,“善恶好坏,皆有因果”则确立了道德底线。作者既不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沼,也不走向教条主义的极端,而是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坚持基本准则。这种平衡在现代多元社会中显得尤为可贵。“众生平等,如来高座”一句更体现了一种辩证观照:既认同本体上的平等,又承认成就上的差异;既不会因为平等而否定圣贤,也不会因为崇拜而蔑视凡人。
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哀吾生之须臾,羡长江之无穷。”文末“居高观渊”一段,作者在浩瀚宇宙的背景下凸显人的渺小,却并未导向虚无,否定人类自身存在的价值,反而唤起了“修身贵德,固本中和”的使命感。这种由敬畏而生发的自觉,正是东方智慧区别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重要特征。“因果自因,自修本心”将终极责任归于自身,既避免了对外在救赎的依赖,也防止了道德责任的懈怠和推诿。最终抵达的“如玉如春”之境,描绘了修身的圆满状态——如玉之温润坚贞,如春之生机盎然。这不仅是个体的成就,更是对世界的滋养,也即佛修的“常寂光土”。
《自修经》之所以能超越传统经典的时代局限,正在于其剥离了宗教外壳而直取智慧内核。在宇宙浩瀚而科学昌明的今天,它提供了一种不依赖神秘主义的自我修身途径;在当今价值多元的时代,它建立了贯通各家的人文共识,也唤起了人们普遍的心里共情;在浮躁喧嚣的社会,它指明了“内求诸己”的向内求索的安心之道。这篇短文仿佛一座桥梁,让古老的东方智慧跨越时空,在现代人们的心灵深处重新响起回声。
正如黄莽先生所倡导的“利他而为,道之所器”,《自修经》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其思想深度,更在于其实践品格。它提醒我们:一切真正的修行最终都要落地为日常生活中的善意选择、责任担当和心灵觉醒。这篇现代哲学小论,无疑为迷茫的现代人提供了一盏照亮自修之路的明灯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