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
 
您所在的位置 > 文学天地
《风再起时》刘剑诗词集序
时间:2017-03-04         来源:    阅览次数:1055

《风再起时》刘剑诗词集序

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,五千年的沧桑风雨赋予了其博大与深邃的特质,在这座绚丽多彩文化宝库中,诗词无疑是最具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在一个以《诗经》为最初的民族记忆的国度里,诗词作为一种言简意赅且读来朗朗上口的思想与情感的表达方式,自古便深得先民的认可。昔《尚书》有云:“诗言志,歌咏言”,诗在此是一种先民传达和抒发志向与情结的载体。孔子有言:“不学诗,无以言”,诗在此是一种交流与沟通的语言方式。因此,古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面镜子,它折射了我们整个民族的心理、情感、性格、精神的发展历程,它保存了整个民族的不朽记忆,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与理想愿望。在历经唐诗宋词、元曲明戏的演变后,古诗词以其独有的阳春白雪式的美感,赢得历代的文人墨客的青睐。时至今日,其虽历经沧桑巨变却仍旧在一代代诗人的笔下熠熠生辉,重获生机。在时下日渐喧嚣嘈杂的社会里,一些植根传统文化的国人,依然能在这片似乎被人遗忘的世界里寻得心灵的静谧与慰藉。细品刘兄之诗,摘录一二作抛砖引玉。

纳凉槐树绿荫浓,蒲扇摇来祖母风。

一去慈颜三六载,花香竟惹泪朦胧。

自古有大树底下好乘凉,槐树绿荫如旧,“蒲扇摇来祖母风。”祖母款步走来,风到人来,这个“风”给人解读空间较大,是热情叮咛还教诲?由读者思考。结句让人思索,见祖孙深情。

《古寺》

古寺昏灯寂寞墙,青丝易落柳思扬。
休云看破人间路,佛殿也燃尘世香。

古寺修为是清苦的,而有人刚落青丝又情思悠悠,这能看破红尘吗?看大殿的香就知道了答案。

《雨后》

京城一夜若洪荒,百壑千沟待禹王。

自古青山未落泪,至今桥下有哀伤。

蹄号犹在官员秀,人患未除功绩扬。

四海龙王应谢罪,误将此地做潇湘。

一场暴雨反映了京城的基础设施较差,也暴露了过去对工程负责的人敷衍,更希望有象大禹那样的出现。寓意深刻,见诗人情怀。

《嘉峪关》

边陲大漠峙雄关,扼锁黄沙北向南。
万里驼铃摇古道,千年积雪照祁连。
泥墙高垒靖边志,烽火直燃御寇烟。
落日孤城门未闭,英雄似待破楼兰。

这是一首悼古寄的作品,万里长城今犹在,多少英雄杀寇顽,浮现那种气势的场面,见一个热血男儿的气概。

《遵义抒怀》

存亡一线系危城,绝境良机转瞬中。

唯有奇才堪大任,绝无妙计赖书生。

云开赤水乾坤手,雾散金沙虎胆兵。

千古欲寻悲壮事,红军铁血踏长征。

这种诗最容易写成老干体,诗人语言灵活,视角开阔,歌颂了在这一历史紧要关头,遵义会议确立伟人毛泽东领导权,挽救了革命、挽救了党、挽救了红军。表现了作者对革命先烈缅怀之情。

《又见大海》

云飞涛卷已不惊,廿载依稀少岁行。

碧海接天云踏浪,轻舟远岸橹盟鲸。

鲲鹏意气思风劲,鸥燕踌躇盼雨凌。

莫笑风华逐浪去,也曾逆水做豪英。

这首诗颔联非常灵动,把海天相接,轻舟踏浪,摇橹挽鲸写得俏妙,见诗人观察生活细腻,又见诗人的博大胸怀

《忆秦娥》

它乡月,迷蒙似古情难灭。情难灭。万家灯火,独敲残夜。   从来月满愁思烈,春风吹鬓凉如雪。凉如雪。问君执手,几番花谢。

执子之手与之携老,是最美的希望。而“问君执手,几番花谢。”这一问余味无穷。

《一剪梅》

叶落西风片片秋,蝶撵衰红,萼乱香收。从来赏罢不知名,随意芬芳,懒辨清幽。    岁至秋高已断愁,谷外闲云,肯为峰留?前生定是一沙鸥。心宇澄空,俯仰何求。

自古逢秋悲寂寥,而此阙最大优点是:心宇澄空,无欲刚。

《阮郎归·给女儿》

小莺初啼十八春,孜孜求索真。几山高耸费精神,巅峰我是尊。   才斗涌,意从文,前追老父根,明朝踏浪跃龙门, 风华绝代人。

本词几分清纯,见父女情真,女儿也是接班人是最大亮点。

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如来。人行天地间,本是一次且行且悟的修行之旅,其一生的经历便是一个别样纷呈的世界。作者自幼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与熏陶,在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之后,铅尘洗尽,慧眼始成。他以柔软的心灵触角和敏锐的清澈慧眼,探寻、解读、诉说着这个世界。生命一直是人类苦苦寻觅、冥思苦想的主题,人们无力于生命的长度的延长,转而拓宽生命的厚度。有些人选择了著书立说以流芳百世,有些人选择了建功立业以名垂千古,而作者选择了在且行且思的人生旅途中,借用古人日久弥新的信封(此处指作者诗文的古体式,有四言绝句、七言律诗、词曲等),将一封封对生命的思索与感悟,寄给同行的读者,邮给未知的未来。使我们今天有幸,以其诗集为媒,与其一起放白鹿青崖之间,放浪于形骸之外,紧随他的视角去寄情山水,跟随他的脚步遍访古今,追随他的耳朵听亘古苍音。在其精心编织构造的历史与文学的世界里,放慢世俗焦灼的脚步,静谧物欲冲击的灵魂,慢慢走,细细品,最后祝愿刘兄更上一层楼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黄莽

甲午年夏于北京

责任编辑:sswd
分享到:
 
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
 
公众号二维码
官网二维码
版权所有:中诗协官网 中诗协研究会 中诗协文化传媒
电话:010-56148915 18618355782 邮箱:1443940782@qq.com
京ICP备17035301号-1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166号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信息路28号6层B座2009号